<form id="nhjjt"><listing id="nhjjt"><progress id="nhjjt"></progress></listing></form>

        <address id="nhjjt"><listing id="nhjjt"><meter id="nhjjt"></meter></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nhjjt">
        <noframes id="nhjjt"><form id="nhjjt"><th id="nhjjt"></th></form><noframes id="nhjjt"><address id="nhjjt"></address>
        <address id="nhjjt"></address>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人力資源動態

        新聞資訊

        中國職場人平均工作兩年即跳槽,“薪酬”已非首要動因
        時間:2017-09-09 02:04:07 來源:本站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領英HR精英匯"(ID:LinkedInChinaHR);36氪經授權發布。
         
        2017年9月5日,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發布了《2017中國人才趨勢報告》,通過人才大數據洞察和職場人調研,解析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升級過程中,人才的流動趨勢及就業觀的變化。
         
        報告發現,在中國經濟全球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與技術創新的多重驅動下,中國職場人流動增速明顯;而更高的職業成就與更大的個人影響力取代“薪酬”成為當代職場人求職擇業的核心驅動力;社交平臺與職場人脈在求職中的價值更加凸顯,企業吸引人才需打破信息不對稱。
         
        中國職場人流動增速,平均在職兩年即跳槽
        領英平臺大數據分析顯示:2016-2017年,中國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6個月,這意味著職場人平均兩年多就會選擇跳槽。而2014-2015年這個數字為34個月。
         
        與此同時,領英調研發現,超6成的中國職場人表示很愿意了解新的職業機會。
         
        造成我國人才流動加快的動因來源于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新興的職業價值觀。
         
        一方面,中國經濟全球化與科技創新不斷提速,打破了行業和地域界限,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
         
        另一方面,我國職場人呈現‘開放’、‘跨界’和‘目標驅動’這三大核心特征,這樣的職業價值觀趨勢職場人不斷追求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然而也為企業雇主留住優秀人才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于志偉  領英中國董事總經理
         
        互聯網+滲透效應顯現,在線教育崛起,制造及房地產業持續人才流失
        領英還分析了一些重點行業領域近幾年的人才吸引力趨勢,數據顯示互聯網+對于部分傳統行業的滲透效應逐步顯現。
         
        2017年“在線教育”橫空出世,成為最熱門的投資領域。這一趨勢與近年間“知識付費”的興起、政策支持、資本的流入和互聯網技術驅動密不可分。
         
        有數據表明,中國2017年在線教育規模達到近2,000億元 ,在線教育“搶人大戰”也日益白熱化。不僅教研崗位存在人才缺口,在線教育的技術、運營、產品崗位也亟需兼具教育知識與互聯網技能的跨界人才。
         
        人才的‘跨界’流動是當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驅動下的一個顯著趨勢,反過來也折射出了產業轉型的特征和進程。
         
        比如在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互聯網行業的人才流入/流出量是所有行業中最高的,互聯網在與傳統行業融合的過程中也催生了更多新的職位需求。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隨著互聯網創業與投資回歸理性,一些互聯網創業公司進入資本寒冬,使得互聯網行業人才吸引力也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而一些缺乏顛覆性技術革新的傳統行業卻面臨較為明顯的人才流失,比如重工制造和房地產業,前者需要緊握智能制造戰略機遇,加大投入吸引資深技術和管理類人才,而后者在與互聯網模式融合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泡沫和非理性投資,需打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周洋  
         
        領英增長與國際業務數據科學負責人
        針對部分行業的人才快速流動與結構失衡現象,領英中國董事總經理于志偉建議:“大數據的商業價值不言而喻,特別在招才引智方面,人才大數據可以成為企業的‘軍師’。
         
        一方面,人才大數據可及時捕捉行業和人才市場走勢,幫助招聘負責人建立起更加宏觀、可視化的人才洞察,在此基礎上制定的人才戰略也更加系統化且具有前瞻性;
         
        另一方面,企業可通過人才大數據建立動態的在線人才庫,以更高效、精準的方式吸引優秀人才。”
         
        “薪資”光環失色,中國職場人渴望“影響力”
         
        領英報告顯示,希望發揮所長、創造更多影響力是中國職場人士跳槽的主要動因,薪酬不再是吸引人才的王牌。
         
        普華永道人力資源經理、領英中國認證招聘官任懿冰表示:面試時80%左右的人都會主動問到崗位的職業發展機會,其次他們會了解是否能得到相對有競爭力的薪酬。
         
        怎樣留住人才,并將人才內化為“人才影響力”也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當前中國職場人更關注公司前景、文化、團隊士氣,也更需要來自志同道合的同事和管理層所創造出的企業“歸屬感”以及對他們的“重視感”。
         
         
        滴滴人力行政部全球招聘負責人羅群表示:
         
        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員工愿意留在公司奮斗的深層原因我認為有三點。第一是使命感,認同公司在為偉大的事業而奮斗;第二是個人成長,員工并不是日復一日、循規蹈矩的工作,而是不斷接受新的挑戰;第三則是企業文化。
         
        社交平臺與職場人脈成求職信息源,企業需360度引才
        在追求“職業發展”的目標驅使下,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希望打破信息不對稱,更全方位的了解潛在雇主,這其中包括公司的商業前景、核心戰略與價值觀,招聘經理甚至是團隊背景信息等等。而“社交平臺”與“人脈”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據領英統計,絕大部分候選人會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求職公司的詳細的情況,其中公司網站、搜索引擎和領英是他們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部分還會選擇直接詢問公司的現任員工。
         
        ——摘自鳳凰新聞網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