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未有授課,難得閑暇時間在機場看雜志,偶見一篇佳文,說的是稻盛和夫的觀點:工作即修行。稻盛和夫皈依佛門,如同喬布斯,他的“敬天愛人”四字治企箴言影響了世界范圍內的眾多企業家。
不久之前,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也引用了印度教圣典《薄伽梵歌》中的一句名言:“人不應為了外部的贊譽而工作,因為工作本身就是獎賞”。我們不妨簡化理解為:工作即獎賞。
兩位管理大師的話讓我們不禁掩卷深思:工作是一種修行,是一種獎賞,而絕非懲罰。不把工作當做痛苦,而是當做一種快樂,絕對是一種高境界的修行。
稻盛和夫的成功事業(締造了三個世界500強企業,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認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條通往成功的路。
“當你每天都全身心投入工作時,低效的、漫不經心的現象就會消失。拼命工作的同時又能思考如何改進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會充滿創意。我并不認為自己有多大能耐,但是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時,我會開動腦筋,孜孜以求,推敲更好的工作方法。為了增加銷售,還有沒有更好的促銷方案呢?為了提高效率,還有沒有更好的生產方式呢?這樣不斷鉆研的結果,往往會出現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進展。京瓷能不斷地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就是我們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結果。”
“拼命工作可以磨練靈魂。人一旦有了閑暇,就容易動起不正經的念頭,干不正經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有事情要做,就不會有非分之想。修行者們在刻苦修行中磨練自己的靈魂。將心思集中到一點,抑制雜念狂想,不給它們作祟的空間,通過這樣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緒,磨練自己的心志,造就純粹而優秀的人格。拼命工作和修行過程一樣,能磨練人的靈魂。”
“我相信境由心生,心中藍圖能成現實。就是說,‘無論如何也要達成目標’這一愿望的強烈程度,正是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為經營問題而苦悶彷徨,是經營者的家常便飯。對目標夜以繼日反復思考,這種強烈、持續的愿望,甚至可以進入潛意識。但進入這種境界之前,必須有一個全身心投入、不斷驅動潛意識的過程。如果對要做的事不肯深思,甚至朝秦暮楚,或淡然處置,它絕不會進入潛意識。只有持續像火一樣燃燒著的熾熱愿望,才可能驅動潛意識為您效勞。”
由此可見:在工作的過程中,以敬業精神來激發你的潛意識,挖掘你的潛能力,是工作修行的目標,也是對你工作獎賞的具體方式。在事業上成功的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亦即他們激發出了潛意識,在某些方面技高一籌、卓爾不凡,從而成為了行業內的翹楚。
《圣經•新約全書》上有一句話叫作:“出路絕了,卻非絕無出路。”希望所有的工作者都默念這句名言,任何時候絕非無出路——因為還有你的潛意識沒有激發出來,但這種激發一定是在敬業中激發,絕非在安逸和躲避中。
—本文轉載自華商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