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目前的工作錢少事多,領導傻X,要不要辭職?這還真不能任性,除非你不需要靠工作吃飯。辭職前不妨先想明白,你是哪個層次的辭職?為了爭一口氣,再出現類似情況時,難道繼續一走了之;為了追求更高的頭銜和薪資,也不能算合適的理由;為了自己更大的未來而辭職跳槽,才是最有遠見的做法。
上個月和朋友M吃飯,席間聊到她最近很想辭職。這已經是最近幾個月內第四次聽到她這么說。問及原因,她說自己的老板總是分配給她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她加班總比其他同事多,薪資卻和別人一樣。“老板這么做就是偏心,他就是看我不爽!” 每說到此,她都義憤填膺。
耐心聽完她的講述,Boy有感而發。今天整理出來,分享一下自己關于“辭職”的看法。文章較長,謝謝大家耐心看完
我認為,大多數辭職跳槽分為三種:
第一種,為了一口氣而辭職跳槽;
第二種,為了更高的工資或頭銜而辭職跳槽;
第三種,為了自己更大的未來而辭職跳槽。
01 為了一口氣而辭職跳槽
這大概是每個人都有過的情緒經歷。然而,因為“咽不下這口氣”而辭職的人,大多數后來都會后悔。為什么?因為這樣的辭職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就像文章開頭我的那位朋友M,我們假想一下她因為老板“分配給她比別人更多的工作,卻拿一樣的薪資”而感到不平,憤而辭職,會發生什么?而實際上她也這么做了。
她在一個瘋狂加班的深夜終于忍不住,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辭職信,抄送給HR和組里所有人,明嘲暗諷老板偏心,其他人無所作為,最后瀟灑地說:
"I quit."
她很有種,可實際上卻不奏效。因為她的最終訴求并不是“我要辭職”,而是“我希望工作內容能夠重新分配。” 她完全可以先和老板進行面對面溝通,坦述自己的情況和困境,并表達出對工作任務重新分配的考量和建議;或者和HR溝通,申請換組。如果這些都不奏效,找到下家再做辭職決定也不遲。這件事的結局也顯而易見,老板挽留她并承諾重新分配工作,可是暗地里已經開始準備替代她的人選,最后她“被迫辭職”。
M 繞過了所有其他能夠解決問題的可能方式,選擇了一個最極端的方法。這不是“辭職”,而是逃避現實。這個現實是,工作量并不會因為她的不爽而減少,總有人要Get shits done,只是這個人也可以是別人。她逃避了需要自己出面去解決問題的理智,轉而肆無忌憚地發泄情緒。
“為了一口氣”而辭職的人大抵如此。他們的決定往往都是一瞬間做出的非理性決定,“辭職”在他們手里更像是為了達到訴求的手段,而現實是這往往成為了他們的結局。
辭職不是得不到糖果就哭鬧的手段,更不應該是要挾。聰明的“辭職”應該是讓自己實現成長跨越的三級跳板,我們繼續往下看。
02 為了更高的工資或頭銜而辭職跳槽
我的一位獵頭朋友告訴我,通常在職場工作三五年的人,跳槽的動因都是這個。這一階段的人已經獲得一定程度的經驗和技能,但還不夠堅實和完整。他們在公司有了一些建樹,渴望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嘗試更大的挑戰。
獵頭最喜歡找的就是這種人,因為他們辭職的動因簡單而明顯。只要對癥下藥,沒有挖不到的人。
然而職場分水嶺通常也會在這個階段出現。因為已經有了行業基礎和經驗,不再是白紙一張,接下來的成長會開始加速。如果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盲目辭職,很容易在后來到達天花板,難以轉型。
我有一個朋友就碰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曾在互動營銷最紅火的時候一心鉆研網站開發,那時候這類崗位的薪資非常嚇人。后來行業風向變了,社交媒體營銷成為主流,沒有人做互動網站了;同時互聯網公司崛起,普通廣告公司的技術工程師滿足不了互聯網公司的技術要求;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和精力上也沒法和年輕人比,他現在陷入了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
在這個階段做出辭職決定,不能只看薪資和頭銜的“升級”,而應該結合行業發展的變化趨勢和自身的成長路徑來分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標那些同行業同工種,卻比你更高級的人才。仔細觀察他們的發展路徑,從中找到自己未來可能的發展路線,并要確保這一定是可持續的。這可以平時從對本行業的趨勢分析文章,行業研討或者同行交流中窺見端倪。因為篇幅有限,這里不做過多探討。
03 為了自己更大的未來而辭職跳槽
這是最有遠見的辭職。能夠因為這個動因而做出辭職跳槽決定的人,對于下一份工作的考慮遠遠不止工資和頭銜這么簡單。他們會考慮地更多,比如行業的發展趨勢,經濟形勢的變化,競爭格局的變化,同行的熟人,企業的文化,老板的領導風格,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等等。他們到了High Level, 手中擁有的資源和人脈非常豐富,考慮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價值在市場上完成最大化。
“辭職”,“跳槽”對于他們而言更像一場投資,而不是試錯??梢匀ベ€,但不能輸。
這樣的人,促使他做出辭職的決定就要花好久,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一年半載。蔡崇信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在香港拿著投資銀行的高薪,最后卻毅然放棄優渥的生活,帶著妻子來到杭州。
人們欽佩他的膽量和魄力,但殊不知這個決定的背后卻蘊涵著他對中國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深刻洞悉,和對時局趨勢的精準把握。他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就對其做過詳盡的調查,彼時正值互聯網發展伊始,中國的新興經濟方興未艾。你能說他是被馬云完全“忽悠”進去的?我是不信的。
這樣的“辭職跳槽”不是簡單的情緒沖動,也不是單純為了高薪,而是乘上時代發展的浪潮,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但是不是只有做到高管了,才有這樣的“跳槽”機會?不一定。只能說,如果做到高層了,這樣的機會會更多,但并不意味著你在中低層的時候就不能自己去開拓了。
這和你的職位無關,而和你的眼界有關。
我曾經有一個同事和我差不多年齡,她從上一家廣告公司降薪來到我們這里。剛開始我很不理解,因為她的上一家公司雖然小,但給的薪水比我們公司高多了,工作也沒我們這里忙。直到三年以后,我才明白她當年的用心。你們猜猜看發生了什么?
她直接跳槽到我們公司服務的客戶那邊去了!
原來當年她的上東家雖然錢多事少,但服務的客戶都是小牌,每年營銷預算也少,做不出有影響力的案例出來。她來到我們公司,雖然錢少事多,但是公司名聲更響,服務的客戶都是國際大牌。她從底層做起,用三年的辛苦換來團隊的支持,客戶的認可,做出了一個又一個業內知名的案例。等到時機成熟,順理成章地就完成了從乙方到甲方的華麗轉身,現在已經是一家國際快消巨頭的市場部負責人。
看出來了嗎?她當年的“辭職”只是找一個跳板而已,更大的野心在后面。
類似這樣“曲線救國”的例子在Boy身邊數不勝數。我另外一個朋友,在2012年的時候從一家國際巨頭咨詢公司辭職,來到一家規模小多了的數字營銷公司。彼時中國的社交媒體迅猛發展,人人網,開心網,新浪微博等群雄割據,微信那時還沒起來。她在當時就負責客戶的新媒體營銷這塊,后來做了兩年直接跳槽到新浪微博去了。
那是2012年,新浪微博剛起步不久?,F在它的市值已經達到171億美元,遠超Twitter.
再說一遍,這和你的職位無關,而和你的眼界有關。你想去騰訊,想去阿里,想去寶潔,想去可口可樂,想去麥肯錫,想去畢馬威,想去奧美,想去W+K, 還想去創業......但你既不是名校畢業,也沒有留學背景, 更沒操盤過知名的案例,也沒有行業的伯樂和人脈,怎么辦?
一氣之下辭掉現在的工作然后去投簡歷嗎?不可能。Boy的建議是,把你現在做的工作、現在的公司作為起點,然后把你的夢想職位和公司作為終點,最后你要自己去設計“路徑圖”。怎么設置?下圖可以給你一個參考:
通常這個圖都會從左向右看,但這樣容易陷入迷茫,難以找到下一步可行的努力方向。但如果我們從右向左看,就會一下子清楚很多。
即從你的目標開始,依次往前倒推。
比如你的終極目標是成為知名公司A的市場總監,那么倒推找到這個目標的次級目標,即你要先成為一名在A公司或比A公司相對名氣小一點的B公司的市場經理;再往回推一個目標,即你要更先成為一名在B公司或比B公司相對名氣小一點的C公司的市場執行...…
每一次倒推都在公司名聲,專業度,行業影響力,發展潛力,薪資水平等方面降低一個或半個等級,直到推演到你現在的職位為止。這個規劃方法的優勢在于,始終以目標為出發點,圍繞著目標去不斷進行拆解,從而找到最適合現在的努力方向。
另外,這個路徑并非只有一條主線。我們可以圍繞終極目標倒推出許多條路線出來,甚至不同的路線之間可以交叉,這完全視你的現實情況而定。只要最后能回到原點(即你現在所處的崗位)就行。如下圖所示:
這只是一種方法,Boy沒有列舉出所有倒推的可能情況(比如倒推時的評分標準就要因人而異),實踐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空大家可以自己畫著試試看。
辭職絕不應該是一氣之下的沖動決定。如果利用地好,它能夠成為我們完成職業生涯大跳躍的利器。對待每一次辭職跳槽,都要把它納入到我們的成長版圖中來看待,當作我們人生的一次重要投資。
但如果真的在工作上被傻逼氣到了,想立馬辭職怎么辦?
Boy最后分享一點小心得。暫時收起心里的辭職決定,轉移注意力?;厝ヅ輦€熱水澡,喝一杯紅酒,然后躺在柔軟的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覺。第二天早上再回過頭來想這個決定,除了辭職,還有沒有別的解決方法?
辭職不僅要魄力,更需要智力。
各位共勉。
來源 :張良計(ID:zhang_liangj),一個左手干貨,右手雞湯的真性情boy。